公主心計16
關燈
小
中
大
公主心計16
公主府
太平正給駙馬診斷身體情況, 經過這麽久的調養,駙馬的心疾已經完全拔除,只要他以後心情開朗, 不會影響壽元, 定會長命百歲。
駙馬明顯已經在太醫朋友那兒得知了情況, 又聽公主也這麽說,他整個人都精神煥發。或者說是從幾個月前。公主不再對他疾言厲色處處排斥, 又經常出宮陪他養病之後,他的心情就一直很好。多年所求不過舉案齊眉, 終於能夠實現,他真的再無所求了。
太平說:“現在既然身體沒什麽大礙,也不必天天在府中悶著,可以多出門走動了。”
駙馬因為心疾身體本來已經很脆弱了,所以之前幹脆讓他辭官, 就留在府中將養。
駙馬說:“既然病已經好了,總算可以再重新領差事,為公主分憂。”
駙馬對官位權勢並不熱衷,但是他知道太平每日要操心的事務很多,很累,身邊需要絕對信得過的人,他也希望自己好早點好能夠出面幫她的忙。
太平深知他的性格,對待太平公主很有一種犧牲精神。她未必用得上他幫什麽大忙,卻也很讚同他官覆原職,覺得男人需要事業,無論身體還是精神都會更快的強健起來。
駙馬仍然忍不住感嘆:“太醫說我的身體能恢覆簡直是個奇跡。”
太平習慣性地寬慰道:“人只有活著才能見證更多的奇跡和驚喜, 駙馬日後不要再獨自傷懷了,不論有什麽難處, 說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駙馬高興地應了下來:“是,公主說過夫妻一體,如今攸暨真的再也沒什麽不好的。”
兩人正溫情默默的說著話,下人通報說鄭家小姐來了,能夠自由出入公主府的自然不是普通身份,這女孩叫做鄭純熙,懷化大將軍鄭雲遠的女兒,她母親是薛氏,是太平公主和前駙馬的薛紹的外甥女兒。
因鄭純熙從小長得很精致可愛,性格又很耿直討喜,曾經的太平公主就對她愛屋及烏,待她極好,讓她可以自由出入公主府,與自己的親生兒女也沒有區別,就算是先駙馬早就去世了,公主對鄭純熙仍然沒有改變過態度。
駙馬也一向以太平的喜好為喜好,對待鄭純熙比對自己的親外甥女兒還親。管家通報之後,太平還沒有回答,駙馬已經先說:“快讓人進來,純熙跟父親去赴任,已經好久沒回京了,她走後公主還念叨過。”
長大的鄭純熙已經是個小美人,鐘靈毓秀,穩重又不失輕快地疾步走上前來:“純熙參見公主,駙馬。”
太平態度如往常一樣:“快過來給本宮看看。”
鄭純熙在太平面前自然露出一副小女孩的嬌憨:“舅母,這次離京這麽久,純熙真的好想你啊。”
原著鄭純熙會嫁給李隆基,那時李旦已經讓位給李隆基,作為皇上的妃子,封她為昭儀。當然,這個正二品的位份是太平公主大力爭取來的。只不過鄭純熙心地單純善良,根本鬥不過陰險的皇後王臻。或者說,李隆基明知道王臻做了很多惡事,鄭昭儀被王臻害得流產,還被誣陷,甚至幾次命懸一線。
李隆基明知很多惡事都是王臻做的,卻選擇視而不見幫她隱瞞掃尾,因為皇上想要安穩就不會動皇後。他如果徹查皇後的罪行,就相當於自斷一臂。
可惜性格執拗單純的鄭純熙空有一腔真情,生生被折隕在皇宮之中。臨死之前也沒在陰暗宮鬥中學會生存之道,她死的毫無價值。
太平心道:也不知道她後不後悔。
不管她後不後悔,太平這一次是絕對不會把她帶給李隆基。除非鄭純熙鬼迷心竅,一心要去跳那個火坑。不過,以太平對她的了解,她不會主動要求嫁給李隆基的,除非是個野心家,不然也想不起來去攀太子那個高枝。
原著之中正是被她的父母還有太平公主說服,才開始打聽李隆基的軼事,對他產生好感。
這次鄭雲遠仍然選擇投靠太平公主,不過他們之間沒有關於鄭純熙進宮的約定了。
曾經的太平公主把外甥女嫁給李隆基,自然是有目的,想讓鄭純熙做她的眼線內應,監視李隆基的一舉一動。大家也心知肚明,鄭昭儀既然是太平公主的外甥女,肯定是太平公主的人。李隆基從一開始就對她抱有很大的戒備,處處防著她。
可惜鄭純熙卻不同意幫太平公主做事,她說只想和心愛的人白頭偕老,對他們之間的矛盾兩不相幫,為此甚至還和太平公主決裂了。
以現在的太平來看,並不覺得鄭純熙這麽做有什麽問題,那時李隆基已經登基為皇上,不論出於忠君,還是忠於夫君,鄭純熙兩不相幫都沒有問題。如果這女孩真的成了兩面討好的間諜,太平才會看不起她。
公主府中,問過了鄭純熙出京在外的日子過得如何,太平的註意力放在鄭純熙帶來的女仆身上。
太平問:“這個是什麽人?怎麽沒有規矩,不懂行禮?”只因她註意到這女子看似老實,實際上在暗暗的豎起耳朵聽他們的對話,甚至在他們說到某些宮中內容的時候加重了呼吸,明顯對那些話題很感興趣。這不是普通的奴仆會有的表現。
鄭純熙連忙為她解釋說:“舅母,容娘她並非是故意不出聲問候,而是無法開口說話,純熙在路上遇到見她可憐,所以收作奴仆。”
太平:“有沒有查她的來歷?”
鄭純熙:“我已經讓人去問過了,她當時也是在街上討飯流浪,沒有人知道她來自哪裏。”
太平少有的對她沈下臉:“糊塗!你是鄭家千金,接觸的都是達官顯貴之人,甚至有的時候還會進宮。怎麽能放一個來歷不明不明的人在身邊?鄭將軍越來越不像話了,什麽都縱容著你。”
太平一邊說話,一邊去不經意地觀察那個啞女,果然在她說到‘有時候會進宮’時,那人的眼睛亮了。
鄭純熙卻毫無所覺:“舅母誤會我爹了,在答應純熙之前,我爹已經見過容娘,答應她留下來。”
可見鄭將軍也有看漏眼的時候,太平說:“這個人你不能用了,等到本宮查清了她的來歷再還給你。”
她話音剛落,已經有侍衛上前要帶走容娘。
容娘掙紮著看向鄭小姐,以為憑鄭小姐的善良,絕對不會把她交給別人。沒想到鄭純熙卻十分聽太平公主的話,乖巧地說:“我知道舅母是為我好,純熙都聽您的。”
鄭純熙一向對舅母很信服,知t道太平公主不會無敵放矢,更不會無故懷疑人,就算懷疑了,查清之後也會放回來還給她。既然容娘能得到太平公主的另眼,恐怕是真有問題,於是不敢再猶豫,這種輕重鄭純熙還是拎得清的。
太平柔和了神色,“去找你表兄妹們玩兒去吧。”
太平公主都已經人到中年,自然是有子嗣的,不僅與前夫有兩兒兩女,與現在的駙馬也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只不過曾經太平公主忙於玩弄於權術,沒有什麽時間照看自己的親生孩兒。
現在的太平卻不一樣了,她沒有要掌握整個皇朝的野心,只是想在接下來的皇權更疊之中保住自己以及全家人的性命罷了。當然,為此她要付出的心力,未必比曾經野心勃勃的太平少。
現在她有一半的時間呆在公主府,就是因為要陪伴幾個孩子的成長,功課也要她把關。
她爭奪權力的同時,卻不能舍本逐末,忽視了對孩子們的教育。就算她獲得全天下最大的權勢,繼承人養成庸才,照樣會很失敗。
她如今的四個兒子,他們若是能成為這個國家的棟梁人物,太平公主的權勢只會不降反升。
鄭純熙走後,太平直接讓人去審查這個據稱是啞巴的容娘。容娘的確有問題,卻也是個普通人,自然撐不住公主手下暗衛的手段。過沒有多久就受不了刑訊開口招供了。
她打聽清楚了鄭純熙的身份,打算跟著鄭純熙來到京城,再混進宮刺殺賢妃,因為容娘家鄉的縣官以為賢妃修覆祖廟的名義招收徭役,容娘的弟弟身子弱在那段服勞役的日子死的。如果太平像以往一樣寵愛鄭純熙,並且把她帶入宮,那這女子就有了刺殺的機會。
太平想起原著中好像的確有這樣一段插曲,是鄭昭儀進宮之後,她帶著的奴仆的確刺殺過賢妃,賢妃深中匕首,後來又被居心叵測的淑妃毒害,過沒多久就去世了。
至於後續的處置,太平並沒有私下裏處理這個容娘,而是把她送到京兆府,讓人依律處置。意圖謀殺皇親國戚,就算是未遂,最輕也得判處個流放之行。這樣居心叵測的人,以後別想再來京城了。
太平在宮外的這段時間,宮裏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她聽說之後就立刻回宮去了,並且找的太上皇。
太平說:“皇兄,聽說你冊封了一個淑妃?”
皇上:“是呀,就是曾經的周婕妤,原來她沒死。”這位周婕妤當年被發配去守皇陵,不久就傳來死訊,讓人以為她和剛滿半歲的安懷小公主都已經死了。
皇上還沒有追憶完往昔已經聽到太平說:“我不同意!”
“為什麽?”皇上十分奇怪,太平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很少會忤逆他的意見,何況是這種冊立妃嬪的時候。而且他又不是冊封了個小姑娘,只是他以前的姬妾而已。
太平說:“這個人假死了這麽多年,卻突然回宮,你不覺得她居心叵測嗎?”
皇上說:“她怎麽會呢,她只是走投無路,若不是需要藥材救安懷,也不會求到賢妃頭上,朕也不會知道她尚在人間。而且她本意不願意再與朕有瓜葛,是朕為了彌補她這麽多年的顛沛流離,執意讓她留在宮中享受榮華富貴。何況,這麽多年她一個人養著安懷,也吃了不少苦。”
太平說:“不提安懷也就罷了,一提起來,本宮更不能同意她重新入宮。安懷是皇兄最小的孩子,本來應該是金尊玉貴的小公主,長到十幾歲,你卻連親眼見一面都沒能做到,花兒一樣的年紀就隕落了,這要怪誰?當然是她的傳來死訊的娘親,才讓我們以為安懷根本沒有機會長大。”
皇上沈痛地說:“朕有責任。”
太平說:“皇兄也是身不由己,皇兄有沒有想過,如果這周婕妤當年沒有假死逃跑,雖然她們在皇陵不會受到多好的待遇,但是皇家的侍衛當然會護著小公主,安安穩穩長大還是綽綽有餘。周婕妤十幾年來顛沛流離就是為了她好嗎?還不是害了她性命!就算是當年假死的事情不追究,皇兄登基以來,她們也該知道好日子要來了,如果立刻出來相認,憑借太醫的醫術和皇家的珍貴藥材,又怎麽會保不住安懷一條命。大錯已經鑄成,現在這個周婕妤卻自己回來,安然的被封為淑妃?”
皇上有些唏噓地說:“是朕先對不起她,沒能護住她們母女,她曾經在臨走的時候對朕說過‘心如死灰,此生不見’現在一切都過去了,朕還是對淑妃心懷愧疚,讓她能夠在晚年恢覆身份享受榮華,也算是彌補一二。”
太平見他如此情態,也軟化了一些說:“但是皇兄明知道她這二十幾年過的是什麽日子,她積累了二十幾年的憤懣,你當真敢毫無芥蒂的把她留在宮中,就不怕她居心叵測?何況還是皇上的枕邊人。”
皇上思忖片刻後,說:“朕還是覺得你太過杞人憂天了。”
太平說:“皇兄只要知道,太平一心只是為了皇兄的安危著想,若是依我之見,就把這位淑妃送入行宮安養吧。”
皇上說:“朕答應你會小心一點的,她只身回宮,根本沒有什麽可信之人,更別提什麽勢力,朕會註意的。”
安仁殿裏,太子妃對剛剛忙完正事的太子說:“姑姑越來越霸道了,聽說父皇冊封淑妃,她還極力反對。”
李隆基說:“那你看父皇有沒有因此不高興?”
太子妃說:“好像沒有,父皇還特地開了私庫,送了公主好些東西。”
李隆基說道:“這就證明父皇對公主並沒有不滿,我一向知道他們兄妹之情深厚,卻沒想到父皇對姑姑能容忍到這個地步。 ”
皇上和太平公主在太極宮裏說話沒有遣退左右,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傳言傳出皇上和太平公主兩個對於淑妃回宮之事意見不統一。到是太子妃聽說了太平對淑妃不滿之後與淑妃走的很近。
太子和太子妃拉攏淑妃的舉動太平並不意外,每次聽說有人與她太平公主不和的,太子和太子妃必然會拉攏。太平只是覺得皇宮裏面要越來越亂了,因為攪風攪雨的人多了。
淑妃回宮的確存了壞心思,她對皇上李旦簡直恨之入骨,還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賢妃也十分嫉妒,她原來想著得到所有人的信任之後再出手報仇。不過,在她剛進宮沒幾天,就聽說太平公主回宮來了,還反對她回宮!
人人都知道這位公主十分強勢,從來說一不二,皇上有很多事情都聽太平公主的,淑妃還沒弄明白自己是哪裏得罪她,卻的確對她十分忌憚,也不敢先展開什麽報覆了,只能先看看情況再說,老老實實的做個淑妃,讓皇上好好回憶欠她良多,才會得到更多籌碼。
眼看李隆基當上太子之後,地位越來越穩固,朝臣們大加誇讚太子的能力。那些不支持李隆基的,有人開始出招了,他們見到天空中星象有異,就來到太平公主面前,想要太平公主向皇上進言,借星象有異說這是不吉之兆,用來鏟除太子。
當年七月時,彗星忽然出現在西方天空,經過軒轅星進入太微垣,最終到達大角星。這時還沒有研究宇宙以及天體學,人們普遍會認為,天象的變化往往也預示著人事的變化。
原著中的太平公主聽了他們的話,會借此機會向李旦進言,說天空星象的變化代表了除舊布新,而且帝座星和心前星都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該登基即位,用來離間父子倆的關系。
這一次,太平聽了他們的建議,直接否定:“此計不可行。”
提出這個妙計的官員詫異道:“為何呀?沒有一個皇帝能容忍地位被動搖,公主如果向皇上提出星象變化預示著太子要弒君奪位,那麽皇上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的。”
封建王朝皇位的更替是最為敏感的話題,即使是父子之間往往也會因此翻臉成仇。
又有一人進言說:“公主恕臣直言,雖然太子是皇上的兒子,自古以來的皇帝就沒有不忌憚太子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太平耐著性子說:“你們說的不錯,若換作是其他的君主,這一招也許會取得空前的效果,可是,這次你們算漏了皇兄的性格。本宮十分了解皇兄,他不會那t麽做。”
皇上不是當了幾十年帝王集大權於一身,他登基不久,甚至還沒有適應大權獨攬。而且他也並不愛攬權,政事都得到了分攤,以前由誰主理的部份他仍然是信任有加。皇上自己都覺得他能夠再登基是個意外,恐怕也是存了先為立下撥亂大功的三郎占著位置的想法。
他會因為星象的異常而廢了太子或殺了太子嗎?不會的。
先前提出建議的臣子問:“那公主以為皇上會如何呢?”
太平說:“如果我到皇兄面前去說,天空星象的變化預示著李隆基將要對皇位不利,說太子可能會取代皇上,那麽皇兄很有可能會直接退位讓賢。”
幾個盟友心腹不敢置信:“什麽?”
太平說:“你們沒有聽錯,別忘了曾經在中宗時期曾經災禍連連,也被認為是蒼天示警。就是相王親口勸中宗選擇賢明的兒子為皇帝,來避免災禍。現在換了皇上在位,他又怎麽會貪戀皇位而不做出讓位之舉。”
本來覺得這個主意十分高明的幾位大臣都心有餘悸,如果皇上當真讓位給太子,那他們豈不是白忙活?反倒住了敵人一臂之力。
至此誰也不敢提慧星代表著皇權更疊的事兒,甚至有聽到任何有關星象變化的事情,也極力澄清引到別的事情上,更不敢去皇上面前說。
太平及時阻止了手下人的行動,總算避免了皇上讓位給太子。否則按照原著的發展,這會兒聽了那番話的皇上已經讓位給李隆基,自己成為太上皇。
李旦能在困境之中忍了這麽多年,心性絕非一般,更不能以以往的那些普通皇帝的心態去猜測他的行動。別人會怕羽翼豐滿的兒子來奪權,他卻是不會的。因為他的這個皇位就是他這個兒子親手給推上去的。
甚至如果太平真的在他面前說出那番話,他只會對太平警惕,認為她是禍亂朝綱之人,說不定反而會下定決心把她送出去,送到封地。李旦看起來有些仁弱,實際上他很精明,並不好糊弄。
太平要打壓太子,必須落到實處。而不能靠那些虛無縹緲的星象之說,或者是謠言之類的,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東西。
孫良娣入宮的時候有多驕傲,後來就發現錯的有多離譜,因為太子好像根本不喜歡她,對她十分冷淡,只有新婚的第一天去過她那兒,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孫良娣厚著臉皮去給太子送湯送水,太子也總是視而不見,她原來以為太子是忙於政事,不方便見她,卻發現如果是太子妃來給他送東西,太子總會立刻把人請進去。
孫良娣剛入宮的時候還帶著驕傲的心情,沒把太子妃看在眼裏,因為太子妃對她來講只不過是一個不會下蛋的母雞,現在卻完全不同了,她只想著快點在太子面前站穩腳跟,把太子妃的寵愛分過來一些,她甚至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不論她如何討好太子,太子都視而不見。
實際上太子也想對這位新入宮的良娣好一點,不過他們成婚的第一天,太子妃的臉就受傷了。太子妃沒直接說是孫良娣弄的,但她的暗示太子又如何聽不懂,太子妃只不過去了一趟孫良娣的宮中,回來就受了傷,還一力隱忍給孫良娣開脫,讓太子去孫良娣宮裏。太子心疼太子妃為了顧全大局讓他娶回孫良娣,若是剛入宮就敢欺負太子妃,太子當然不能姑息了,認為此人簡直是心太大了,一入宮就敢給太子妃難看,日後還得了?不過顧及孫家,他只能冷待著。
太子妃的臉是她自己拿起香爐燙的,只不過幾句似是而非的話,就讓所有人誤會是在孫良娣那裏受了委屈。
元玥這些天跟孫良娣也相熟了,相熟之後才發現這個孫良娣雖然有些大小姐脾氣,不過人確實挺好相處的,兩人甚至因為性情相投成了朋友。
有一天,她還提醒孫良娣讓她收斂一下脾氣,不能做傷害太子妃的事。孫良娣立刻否認,說她從來沒有傷過太子妃,並且澄清了那天的情況。元玥想到太子妃的確沒有明說是孫良娣把她弄傷的,難道是自己誤會了?
於是去向太子妃求證。太子妃本來挺喜歡元玥,覺得她很機靈就放在身邊,卻沒想到她會把這件事當面問出來,太子妃當然否認,“本宮什麽時候說過是孫良娣弄傷我的?”
元玥吃驚:“真的不是她嗎?可是太子妃當時的表現,的確讓人誤會是孫良娣弄傷您的。”
太子妃面不改色道:“是嗎?本宮從來不知情,而且當天就已經說了是我自己不小心,沒想到還是引起誤會。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以免節外生枝。你給本宮看著點,不要再讓宮裏出現莫名其妙的謠言。不論是本宮還是孫良娣都是太子的臉面,若是傳出有關安仁殿不好的傳言,受損失的還是太子。”
元玥:“我明白了,絕對不會讓關於這件事的謠言傳出去。”
太子妃掀了掀眼皮:“明白就好,你下去吧。”
有宮女羨慕地說:“元玥,離王殿下又來找你了,你們可當真是交情不淺!”
元玥驕傲地說:“是呀,離王說我們是朋友嘛!”
有人酸溜溜地說:“真的只是朋友那麽簡單?會不會我們安仁殿以後會出一位王妃呀?”
元玥回嘴叫她不要胡說,其實心裏卻小鹿亂撞。十七八歲的宮女都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像離王這樣又英俊又瀟灑又身份尊貴的人,自然最容易得到好感。事實上光元玥知道的,就有不少人暗戀離王呢!只有她在離王還沒有找回身份之時就與他做了朋友,這樣她也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離王這次來為她帶來了一些關於她姐姐的消息,“你姐姐的入獄時間我已經打聽到了,又打聽到是一個陳內侍帶走了她,不論是入獄還是離開都被抹除了記錄,沒有記錄原因。
元玥激動地說:“那個陳內侍在哪裏?你快帶我去找他!”
離王說:“陳內侍年老,早就被放出宮了,我已經讓人去查他的家鄉下落。”
他用王爺的身份去查調查事情,下面的人不敢對他藏著掖著,如果他還只是個侍衛的話,想知道這些就會千難萬難。
元玥頭一次嘗到有人依靠,有人不遺餘力的幫她的滋味,這種滋味非常美好,“你為什麽對我這麽好?”
離王理所當然地說:“我做這些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大家都這麽熟了,明知道你在找你姐姐,難道我能視而不見嗎?”
元玥突然說到:“我是說,我是說你是不是喜歡我?”
離王一楞,沒想到她會問這樣的話,楞楞的看著元玥好一會兒。
元玥與他對視,也覺得女孩子先問出這話有些尷尬,她突然把藏在手心裏的東西拿出來。
離王定眼一看,驚喜道:“是平安竹!我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你在哪兒找到的?”
這是他掉的東西,是把他養大的師傅給的。他們師兄弟人手一塊,都是從小帶到大,東西對他很重要,這幾天不見了,久找不見還以為徹底丟失,沒想到會從元玥的手中失而覆得。
元玥說:“我在佛光寺附近找到的。”皇宮裏有一間內佛寺叫佛光寺,離王前段時間的確去過。
他這才想起來問:“你又是怎麽知道這竹片是我的?”
元玥說:“你記不記得小的時候,跟寺廟的兄弟經過潭州,途中遇到一個迷路的妹妹?”
離王震驚道:“原來你就是那個等姐姐信的小姑娘!”
元玥這麽一說,離王也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幫助那個小妹妹離開迷路的森林,因為給她捉過螢火蟲,不小心掉了平安竹,就是那個小妹妹撿起來還給他。
元玥說:“我也是看到這一塊平安竹,才知道你就是那個螢火蟲哥哥。”
離王不禁感嘆這緣分真的是好奇妙,他們能在那麽早的時候就相遇,然後在宮裏又能相交,以後繼續下去,也許還會相知相互扶持。離王不得不承認,他是有點喜歡元玥的,他看她的目光不由得柔和下來。
元玥心有所感看過去,同樣看出對方眼中的情誼,就算是不用再開口,他們也明白兩個人已經是情愫暗生。
被離王看得久一點,元玥就覺得臉上熱t辣辣的,連說話也結巴了:“我……我不能在外面待太久,太子妃還有事交待我做呢,我得回去了!”
離王略帶寵溺地笑笑:“好吧,我下次再來看你。”
離王不緊不慢地出了宮,他先去和大師兄匯合,師兄弟兩個也有一陣子沒見,之後又去公主府。
離王自從封王之後,一點都沒有經營自己的勢力。只是人所共知,他是因太平公主才認回身份的,所以和公主走得很近。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參與到公主的那些政治部署中去,不論是在宮中還是去公主府見面,都特地避開公主身邊有其他大臣的時候。
太平知道他有意避嫌,不願意傳出與太子兩個陣營這樣的謠言。所以每次見他的時候,也會安排在把政事處理完之後。
這次離王來到公主府才發現,太平身邊跟著個從沒見過的美人,亭亭玉立,是個絕色佳人。
太平給他們互相介紹了一下,便閑話家常起來。
鄭純熙是將門之後,很喜歡舞刀弄槍,每日都會定時練劍,以免生疏。她在公主府小住的時候也每日會在竹林裏面練劍。
離王從小習武,他的水平勝出鄭純熙很多,剛好可以指點一二。
二人年齡又差不多,又有習武練劍的共同話題,一來二去兩人就熟悉了,都是坦率大方之人,自然而然的結交成為朋友。
相處下來,鄭純熙知道離王是自己欣賞那類型的人,她是個敢愛敢恨之人,正想直接表白,聽說離王有了一個喜歡的女孩子之後,便就止住了腳步,退回安全線內做朋友,不過一顆芳心的確是遺落在了離王身上。
太平把他們的情態都看在眼裏,不過卻沒打算給任何人做主做那個亂點鴛鴦的人。年輕人的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是否能穩固還很難說得準,要讓他們自己經歷過風浪,才知道哪個是自己想要相處一輩子的人。
安仁殿裏,太子妃對一身寒氣的太子說:“外面天那麽冷,你這麽晚才回來,我去斟一杯參茶給你暖身。”
李隆基:“參茶能夠暖身,不能暖心。”
太子妃:“發生了什麽事嗎?”
李隆基說:“我最近在查姑姑的勢力分布,可是卻發現,根本無從查起,能夠知道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可見姑姑的勢力早已經深入朝中和地方,我本來以為地方會是她的薄弱環節,卻沒想到,她早就已經把大半天下掌握在手裏。”
太子妃說:“姑姑在宮內的軍權不斷擴張,再加上宮外的勢力,還有星羅棋布的眼線,簡直是銳不可當。”
李隆基說:“姑姑貪戀權力,欲壑難填。這也是她長居宮中不返封地蒲州的原因。”
太子妃說:“相信她弄了這麽多事情,阻礙三郎你的發展,制衡你的權利,就是為了把大權獨攬在手中。”
李隆基說:“要讓她耳目不清,鞭長莫及,就要想辦法讓她離開父皇,遠離權力中樞!”
太子妃說:“但是父皇與姑姑一向兄妹情深。”
李隆基引導著說:“除非父皇對她的情誼有所動搖。”
太子妃緊接著說:“又或者父皇覺得姑姑的離開可以福澤江山社稷,會是一件好事!”
李隆基目光炯炯:“要玉成好事,就需要一條錦囊妙計。”
太子妃忽然想到:“最近姑姑為了博取父皇的好感,經常以為大唐江山祈福的名義去佛光寺禮佛。”
這事李隆基還真不知道:“佛光寺?”
太子妃緊接著連想到:“我還知道成內侍會經常帶著一班宦官在那附近巡視。”
李隆基驚喜地說:“臻兒,你是想有什麽動作嗎?”
太子妃自信滿滿地說:“三郎且看臻兒行事。”為了得到那個位子,她們夫妻倆付出了太多,她可以不擇手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公主府
太平正給駙馬診斷身體情況, 經過這麽久的調養,駙馬的心疾已經完全拔除,只要他以後心情開朗, 不會影響壽元, 定會長命百歲。
駙馬明顯已經在太醫朋友那兒得知了情況, 又聽公主也這麽說,他整個人都精神煥發。或者說是從幾個月前。公主不再對他疾言厲色處處排斥, 又經常出宮陪他養病之後,他的心情就一直很好。多年所求不過舉案齊眉, 終於能夠實現,他真的再無所求了。
太平說:“現在既然身體沒什麽大礙,也不必天天在府中悶著,可以多出門走動了。”
駙馬因為心疾身體本來已經很脆弱了,所以之前幹脆讓他辭官, 就留在府中將養。
駙馬說:“既然病已經好了,總算可以再重新領差事,為公主分憂。”
駙馬對官位權勢並不熱衷,但是他知道太平每日要操心的事務很多,很累,身邊需要絕對信得過的人,他也希望自己好早點好能夠出面幫她的忙。
太平深知他的性格,對待太平公主很有一種犧牲精神。她未必用得上他幫什麽大忙,卻也很讚同他官覆原職,覺得男人需要事業,無論身體還是精神都會更快的強健起來。
駙馬仍然忍不住感嘆:“太醫說我的身體能恢覆簡直是個奇跡。”
太平習慣性地寬慰道:“人只有活著才能見證更多的奇跡和驚喜, 駙馬日後不要再獨自傷懷了,不論有什麽難處, 說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駙馬高興地應了下來:“是,公主說過夫妻一體,如今攸暨真的再也沒什麽不好的。”
兩人正溫情默默的說著話,下人通報說鄭家小姐來了,能夠自由出入公主府的自然不是普通身份,這女孩叫做鄭純熙,懷化大將軍鄭雲遠的女兒,她母親是薛氏,是太平公主和前駙馬的薛紹的外甥女兒。
因鄭純熙從小長得很精致可愛,性格又很耿直討喜,曾經的太平公主就對她愛屋及烏,待她極好,讓她可以自由出入公主府,與自己的親生兒女也沒有區別,就算是先駙馬早就去世了,公主對鄭純熙仍然沒有改變過態度。
駙馬也一向以太平的喜好為喜好,對待鄭純熙比對自己的親外甥女兒還親。管家通報之後,太平還沒有回答,駙馬已經先說:“快讓人進來,純熙跟父親去赴任,已經好久沒回京了,她走後公主還念叨過。”
長大的鄭純熙已經是個小美人,鐘靈毓秀,穩重又不失輕快地疾步走上前來:“純熙參見公主,駙馬。”
太平態度如往常一樣:“快過來給本宮看看。”
鄭純熙在太平面前自然露出一副小女孩的嬌憨:“舅母,這次離京這麽久,純熙真的好想你啊。”
原著鄭純熙會嫁給李隆基,那時李旦已經讓位給李隆基,作為皇上的妃子,封她為昭儀。當然,這個正二品的位份是太平公主大力爭取來的。只不過鄭純熙心地單純善良,根本鬥不過陰險的皇後王臻。或者說,李隆基明知道王臻做了很多惡事,鄭昭儀被王臻害得流產,還被誣陷,甚至幾次命懸一線。
李隆基明知很多惡事都是王臻做的,卻選擇視而不見幫她隱瞞掃尾,因為皇上想要安穩就不會動皇後。他如果徹查皇後的罪行,就相當於自斷一臂。
可惜性格執拗單純的鄭純熙空有一腔真情,生生被折隕在皇宮之中。臨死之前也沒在陰暗宮鬥中學會生存之道,她死的毫無價值。
太平心道:也不知道她後不後悔。
不管她後不後悔,太平這一次是絕對不會把她帶給李隆基。除非鄭純熙鬼迷心竅,一心要去跳那個火坑。不過,以太平對她的了解,她不會主動要求嫁給李隆基的,除非是個野心家,不然也想不起來去攀太子那個高枝。
原著之中正是被她的父母還有太平公主說服,才開始打聽李隆基的軼事,對他產生好感。
這次鄭雲遠仍然選擇投靠太平公主,不過他們之間沒有關於鄭純熙進宮的約定了。
曾經的太平公主把外甥女嫁給李隆基,自然是有目的,想讓鄭純熙做她的眼線內應,監視李隆基的一舉一動。大家也心知肚明,鄭昭儀既然是太平公主的外甥女,肯定是太平公主的人。李隆基從一開始就對她抱有很大的戒備,處處防著她。
可惜鄭純熙卻不同意幫太平公主做事,她說只想和心愛的人白頭偕老,對他們之間的矛盾兩不相幫,為此甚至還和太平公主決裂了。
以現在的太平來看,並不覺得鄭純熙這麽做有什麽問題,那時李隆基已經登基為皇上,不論出於忠君,還是忠於夫君,鄭純熙兩不相幫都沒有問題。如果這女孩真的成了兩面討好的間諜,太平才會看不起她。
公主府中,問過了鄭純熙出京在外的日子過得如何,太平的註意力放在鄭純熙帶來的女仆身上。
太平問:“這個是什麽人?怎麽沒有規矩,不懂行禮?”只因她註意到這女子看似老實,實際上在暗暗的豎起耳朵聽他們的對話,甚至在他們說到某些宮中內容的時候加重了呼吸,明顯對那些話題很感興趣。這不是普通的奴仆會有的表現。
鄭純熙連忙為她解釋說:“舅母,容娘她並非是故意不出聲問候,而是無法開口說話,純熙在路上遇到見她可憐,所以收作奴仆。”
太平:“有沒有查她的來歷?”
鄭純熙:“我已經讓人去問過了,她當時也是在街上討飯流浪,沒有人知道她來自哪裏。”
太平少有的對她沈下臉:“糊塗!你是鄭家千金,接觸的都是達官顯貴之人,甚至有的時候還會進宮。怎麽能放一個來歷不明不明的人在身邊?鄭將軍越來越不像話了,什麽都縱容著你。”
太平一邊說話,一邊去不經意地觀察那個啞女,果然在她說到‘有時候會進宮’時,那人的眼睛亮了。
鄭純熙卻毫無所覺:“舅母誤會我爹了,在答應純熙之前,我爹已經見過容娘,答應她留下來。”
可見鄭將軍也有看漏眼的時候,太平說:“這個人你不能用了,等到本宮查清了她的來歷再還給你。”
她話音剛落,已經有侍衛上前要帶走容娘。
容娘掙紮著看向鄭小姐,以為憑鄭小姐的善良,絕對不會把她交給別人。沒想到鄭純熙卻十分聽太平公主的話,乖巧地說:“我知道舅母是為我好,純熙都聽您的。”
鄭純熙一向對舅母很信服,知t道太平公主不會無敵放矢,更不會無故懷疑人,就算懷疑了,查清之後也會放回來還給她。既然容娘能得到太平公主的另眼,恐怕是真有問題,於是不敢再猶豫,這種輕重鄭純熙還是拎得清的。
太平柔和了神色,“去找你表兄妹們玩兒去吧。”
太平公主都已經人到中年,自然是有子嗣的,不僅與前夫有兩兒兩女,與現在的駙馬也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只不過曾經太平公主忙於玩弄於權術,沒有什麽時間照看自己的親生孩兒。
現在的太平卻不一樣了,她沒有要掌握整個皇朝的野心,只是想在接下來的皇權更疊之中保住自己以及全家人的性命罷了。當然,為此她要付出的心力,未必比曾經野心勃勃的太平少。
現在她有一半的時間呆在公主府,就是因為要陪伴幾個孩子的成長,功課也要她把關。
她爭奪權力的同時,卻不能舍本逐末,忽視了對孩子們的教育。就算她獲得全天下最大的權勢,繼承人養成庸才,照樣會很失敗。
她如今的四個兒子,他們若是能成為這個國家的棟梁人物,太平公主的權勢只會不降反升。
鄭純熙走後,太平直接讓人去審查這個據稱是啞巴的容娘。容娘的確有問題,卻也是個普通人,自然撐不住公主手下暗衛的手段。過沒有多久就受不了刑訊開口招供了。
她打聽清楚了鄭純熙的身份,打算跟著鄭純熙來到京城,再混進宮刺殺賢妃,因為容娘家鄉的縣官以為賢妃修覆祖廟的名義招收徭役,容娘的弟弟身子弱在那段服勞役的日子死的。如果太平像以往一樣寵愛鄭純熙,並且把她帶入宮,那這女子就有了刺殺的機會。
太平想起原著中好像的確有這樣一段插曲,是鄭昭儀進宮之後,她帶著的奴仆的確刺殺過賢妃,賢妃深中匕首,後來又被居心叵測的淑妃毒害,過沒多久就去世了。
至於後續的處置,太平並沒有私下裏處理這個容娘,而是把她送到京兆府,讓人依律處置。意圖謀殺皇親國戚,就算是未遂,最輕也得判處個流放之行。這樣居心叵測的人,以後別想再來京城了。
太平在宮外的這段時間,宮裏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她聽說之後就立刻回宮去了,並且找的太上皇。
太平說:“皇兄,聽說你冊封了一個淑妃?”
皇上:“是呀,就是曾經的周婕妤,原來她沒死。”這位周婕妤當年被發配去守皇陵,不久就傳來死訊,讓人以為她和剛滿半歲的安懷小公主都已經死了。
皇上還沒有追憶完往昔已經聽到太平說:“我不同意!”
“為什麽?”皇上十分奇怪,太平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很少會忤逆他的意見,何況是這種冊立妃嬪的時候。而且他又不是冊封了個小姑娘,只是他以前的姬妾而已。
太平說:“這個人假死了這麽多年,卻突然回宮,你不覺得她居心叵測嗎?”
皇上說:“她怎麽會呢,她只是走投無路,若不是需要藥材救安懷,也不會求到賢妃頭上,朕也不會知道她尚在人間。而且她本意不願意再與朕有瓜葛,是朕為了彌補她這麽多年的顛沛流離,執意讓她留在宮中享受榮華富貴。何況,這麽多年她一個人養著安懷,也吃了不少苦。”
太平說:“不提安懷也就罷了,一提起來,本宮更不能同意她重新入宮。安懷是皇兄最小的孩子,本來應該是金尊玉貴的小公主,長到十幾歲,你卻連親眼見一面都沒能做到,花兒一樣的年紀就隕落了,這要怪誰?當然是她的傳來死訊的娘親,才讓我們以為安懷根本沒有機會長大。”
皇上沈痛地說:“朕有責任。”
太平說:“皇兄也是身不由己,皇兄有沒有想過,如果這周婕妤當年沒有假死逃跑,雖然她們在皇陵不會受到多好的待遇,但是皇家的侍衛當然會護著小公主,安安穩穩長大還是綽綽有餘。周婕妤十幾年來顛沛流離就是為了她好嗎?還不是害了她性命!就算是當年假死的事情不追究,皇兄登基以來,她們也該知道好日子要來了,如果立刻出來相認,憑借太醫的醫術和皇家的珍貴藥材,又怎麽會保不住安懷一條命。大錯已經鑄成,現在這個周婕妤卻自己回來,安然的被封為淑妃?”
皇上有些唏噓地說:“是朕先對不起她,沒能護住她們母女,她曾經在臨走的時候對朕說過‘心如死灰,此生不見’現在一切都過去了,朕還是對淑妃心懷愧疚,讓她能夠在晚年恢覆身份享受榮華,也算是彌補一二。”
太平見他如此情態,也軟化了一些說:“但是皇兄明知道她這二十幾年過的是什麽日子,她積累了二十幾年的憤懣,你當真敢毫無芥蒂的把她留在宮中,就不怕她居心叵測?何況還是皇上的枕邊人。”
皇上思忖片刻後,說:“朕還是覺得你太過杞人憂天了。”
太平說:“皇兄只要知道,太平一心只是為了皇兄的安危著想,若是依我之見,就把這位淑妃送入行宮安養吧。”
皇上說:“朕答應你會小心一點的,她只身回宮,根本沒有什麽可信之人,更別提什麽勢力,朕會註意的。”
安仁殿裏,太子妃對剛剛忙完正事的太子說:“姑姑越來越霸道了,聽說父皇冊封淑妃,她還極力反對。”
李隆基說:“那你看父皇有沒有因此不高興?”
太子妃說:“好像沒有,父皇還特地開了私庫,送了公主好些東西。”
李隆基說道:“這就證明父皇對公主並沒有不滿,我一向知道他們兄妹之情深厚,卻沒想到父皇對姑姑能容忍到這個地步。 ”
皇上和太平公主在太極宮裏說話沒有遣退左右,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傳言傳出皇上和太平公主兩個對於淑妃回宮之事意見不統一。到是太子妃聽說了太平對淑妃不滿之後與淑妃走的很近。
太子和太子妃拉攏淑妃的舉動太平並不意外,每次聽說有人與她太平公主不和的,太子和太子妃必然會拉攏。太平只是覺得皇宮裏面要越來越亂了,因為攪風攪雨的人多了。
淑妃回宮的確存了壞心思,她對皇上李旦簡直恨之入骨,還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賢妃也十分嫉妒,她原來想著得到所有人的信任之後再出手報仇。不過,在她剛進宮沒幾天,就聽說太平公主回宮來了,還反對她回宮!
人人都知道這位公主十分強勢,從來說一不二,皇上有很多事情都聽太平公主的,淑妃還沒弄明白自己是哪裏得罪她,卻的確對她十分忌憚,也不敢先展開什麽報覆了,只能先看看情況再說,老老實實的做個淑妃,讓皇上好好回憶欠她良多,才會得到更多籌碼。
眼看李隆基當上太子之後,地位越來越穩固,朝臣們大加誇讚太子的能力。那些不支持李隆基的,有人開始出招了,他們見到天空中星象有異,就來到太平公主面前,想要太平公主向皇上進言,借星象有異說這是不吉之兆,用來鏟除太子。
當年七月時,彗星忽然出現在西方天空,經過軒轅星進入太微垣,最終到達大角星。這時還沒有研究宇宙以及天體學,人們普遍會認為,天象的變化往往也預示著人事的變化。
原著中的太平公主聽了他們的話,會借此機會向李旦進言,說天空星象的變化代表了除舊布新,而且帝座星和心前星都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該登基即位,用來離間父子倆的關系。
這一次,太平聽了他們的建議,直接否定:“此計不可行。”
提出這個妙計的官員詫異道:“為何呀?沒有一個皇帝能容忍地位被動搖,公主如果向皇上提出星象變化預示著太子要弒君奪位,那麽皇上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的。”
封建王朝皇位的更替是最為敏感的話題,即使是父子之間往往也會因此翻臉成仇。
又有一人進言說:“公主恕臣直言,雖然太子是皇上的兒子,自古以來的皇帝就沒有不忌憚太子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太平耐著性子說:“你們說的不錯,若換作是其他的君主,這一招也許會取得空前的效果,可是,這次你們算漏了皇兄的性格。本宮十分了解皇兄,他不會那t麽做。”
皇上不是當了幾十年帝王集大權於一身,他登基不久,甚至還沒有適應大權獨攬。而且他也並不愛攬權,政事都得到了分攤,以前由誰主理的部份他仍然是信任有加。皇上自己都覺得他能夠再登基是個意外,恐怕也是存了先為立下撥亂大功的三郎占著位置的想法。
他會因為星象的異常而廢了太子或殺了太子嗎?不會的。
先前提出建議的臣子問:“那公主以為皇上會如何呢?”
太平說:“如果我到皇兄面前去說,天空星象的變化預示著李隆基將要對皇位不利,說太子可能會取代皇上,那麽皇兄很有可能會直接退位讓賢。”
幾個盟友心腹不敢置信:“什麽?”
太平說:“你們沒有聽錯,別忘了曾經在中宗時期曾經災禍連連,也被認為是蒼天示警。就是相王親口勸中宗選擇賢明的兒子為皇帝,來避免災禍。現在換了皇上在位,他又怎麽會貪戀皇位而不做出讓位之舉。”
本來覺得這個主意十分高明的幾位大臣都心有餘悸,如果皇上當真讓位給太子,那他們豈不是白忙活?反倒住了敵人一臂之力。
至此誰也不敢提慧星代表著皇權更疊的事兒,甚至有聽到任何有關星象變化的事情,也極力澄清引到別的事情上,更不敢去皇上面前說。
太平及時阻止了手下人的行動,總算避免了皇上讓位給太子。否則按照原著的發展,這會兒聽了那番話的皇上已經讓位給李隆基,自己成為太上皇。
李旦能在困境之中忍了這麽多年,心性絕非一般,更不能以以往的那些普通皇帝的心態去猜測他的行動。別人會怕羽翼豐滿的兒子來奪權,他卻是不會的。因為他的這個皇位就是他這個兒子親手給推上去的。
甚至如果太平真的在他面前說出那番話,他只會對太平警惕,認為她是禍亂朝綱之人,說不定反而會下定決心把她送出去,送到封地。李旦看起來有些仁弱,實際上他很精明,並不好糊弄。
太平要打壓太子,必須落到實處。而不能靠那些虛無縹緲的星象之說,或者是謠言之類的,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東西。
孫良娣入宮的時候有多驕傲,後來就發現錯的有多離譜,因為太子好像根本不喜歡她,對她十分冷淡,只有新婚的第一天去過她那兒,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孫良娣厚著臉皮去給太子送湯送水,太子也總是視而不見,她原來以為太子是忙於政事,不方便見她,卻發現如果是太子妃來給他送東西,太子總會立刻把人請進去。
孫良娣剛入宮的時候還帶著驕傲的心情,沒把太子妃看在眼裏,因為太子妃對她來講只不過是一個不會下蛋的母雞,現在卻完全不同了,她只想著快點在太子面前站穩腳跟,把太子妃的寵愛分過來一些,她甚至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不論她如何討好太子,太子都視而不見。
實際上太子也想對這位新入宮的良娣好一點,不過他們成婚的第一天,太子妃的臉就受傷了。太子妃沒直接說是孫良娣弄的,但她的暗示太子又如何聽不懂,太子妃只不過去了一趟孫良娣的宮中,回來就受了傷,還一力隱忍給孫良娣開脫,讓太子去孫良娣宮裏。太子心疼太子妃為了顧全大局讓他娶回孫良娣,若是剛入宮就敢欺負太子妃,太子當然不能姑息了,認為此人簡直是心太大了,一入宮就敢給太子妃難看,日後還得了?不過顧及孫家,他只能冷待著。
太子妃的臉是她自己拿起香爐燙的,只不過幾句似是而非的話,就讓所有人誤會是在孫良娣那裏受了委屈。
元玥這些天跟孫良娣也相熟了,相熟之後才發現這個孫良娣雖然有些大小姐脾氣,不過人確實挺好相處的,兩人甚至因為性情相投成了朋友。
有一天,她還提醒孫良娣讓她收斂一下脾氣,不能做傷害太子妃的事。孫良娣立刻否認,說她從來沒有傷過太子妃,並且澄清了那天的情況。元玥想到太子妃的確沒有明說是孫良娣把她弄傷的,難道是自己誤會了?
於是去向太子妃求證。太子妃本來挺喜歡元玥,覺得她很機靈就放在身邊,卻沒想到她會把這件事當面問出來,太子妃當然否認,“本宮什麽時候說過是孫良娣弄傷我的?”
元玥吃驚:“真的不是她嗎?可是太子妃當時的表現,的確讓人誤會是孫良娣弄傷您的。”
太子妃面不改色道:“是嗎?本宮從來不知情,而且當天就已經說了是我自己不小心,沒想到還是引起誤會。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以免節外生枝。你給本宮看著點,不要再讓宮裏出現莫名其妙的謠言。不論是本宮還是孫良娣都是太子的臉面,若是傳出有關安仁殿不好的傳言,受損失的還是太子。”
元玥:“我明白了,絕對不會讓關於這件事的謠言傳出去。”
太子妃掀了掀眼皮:“明白就好,你下去吧。”
有宮女羨慕地說:“元玥,離王殿下又來找你了,你們可當真是交情不淺!”
元玥驕傲地說:“是呀,離王說我們是朋友嘛!”
有人酸溜溜地說:“真的只是朋友那麽簡單?會不會我們安仁殿以後會出一位王妃呀?”
元玥回嘴叫她不要胡說,其實心裏卻小鹿亂撞。十七八歲的宮女都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像離王這樣又英俊又瀟灑又身份尊貴的人,自然最容易得到好感。事實上光元玥知道的,就有不少人暗戀離王呢!只有她在離王還沒有找回身份之時就與他做了朋友,這樣她也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離王這次來為她帶來了一些關於她姐姐的消息,“你姐姐的入獄時間我已經打聽到了,又打聽到是一個陳內侍帶走了她,不論是入獄還是離開都被抹除了記錄,沒有記錄原因。
元玥激動地說:“那個陳內侍在哪裏?你快帶我去找他!”
離王說:“陳內侍年老,早就被放出宮了,我已經讓人去查他的家鄉下落。”
他用王爺的身份去查調查事情,下面的人不敢對他藏著掖著,如果他還只是個侍衛的話,想知道這些就會千難萬難。
元玥頭一次嘗到有人依靠,有人不遺餘力的幫她的滋味,這種滋味非常美好,“你為什麽對我這麽好?”
離王理所當然地說:“我做這些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大家都這麽熟了,明知道你在找你姐姐,難道我能視而不見嗎?”
元玥突然說到:“我是說,我是說你是不是喜歡我?”
離王一楞,沒想到她會問這樣的話,楞楞的看著元玥好一會兒。
元玥與他對視,也覺得女孩子先問出這話有些尷尬,她突然把藏在手心裏的東西拿出來。
離王定眼一看,驚喜道:“是平安竹!我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你在哪兒找到的?”
這是他掉的東西,是把他養大的師傅給的。他們師兄弟人手一塊,都是從小帶到大,東西對他很重要,這幾天不見了,久找不見還以為徹底丟失,沒想到會從元玥的手中失而覆得。
元玥說:“我在佛光寺附近找到的。”皇宮裏有一間內佛寺叫佛光寺,離王前段時間的確去過。
他這才想起來問:“你又是怎麽知道這竹片是我的?”
元玥說:“你記不記得小的時候,跟寺廟的兄弟經過潭州,途中遇到一個迷路的妹妹?”
離王震驚道:“原來你就是那個等姐姐信的小姑娘!”
元玥這麽一說,離王也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幫助那個小妹妹離開迷路的森林,因為給她捉過螢火蟲,不小心掉了平安竹,就是那個小妹妹撿起來還給他。
元玥說:“我也是看到這一塊平安竹,才知道你就是那個螢火蟲哥哥。”
離王不禁感嘆這緣分真的是好奇妙,他們能在那麽早的時候就相遇,然後在宮裏又能相交,以後繼續下去,也許還會相知相互扶持。離王不得不承認,他是有點喜歡元玥的,他看她的目光不由得柔和下來。
元玥心有所感看過去,同樣看出對方眼中的情誼,就算是不用再開口,他們也明白兩個人已經是情愫暗生。
被離王看得久一點,元玥就覺得臉上熱t辣辣的,連說話也結巴了:“我……我不能在外面待太久,太子妃還有事交待我做呢,我得回去了!”
離王略帶寵溺地笑笑:“好吧,我下次再來看你。”
離王不緊不慢地出了宮,他先去和大師兄匯合,師兄弟兩個也有一陣子沒見,之後又去公主府。
離王自從封王之後,一點都沒有經營自己的勢力。只是人所共知,他是因太平公主才認回身份的,所以和公主走得很近。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參與到公主的那些政治部署中去,不論是在宮中還是去公主府見面,都特地避開公主身邊有其他大臣的時候。
太平知道他有意避嫌,不願意傳出與太子兩個陣營這樣的謠言。所以每次見他的時候,也會安排在把政事處理完之後。
這次離王來到公主府才發現,太平身邊跟著個從沒見過的美人,亭亭玉立,是個絕色佳人。
太平給他們互相介紹了一下,便閑話家常起來。
鄭純熙是將門之後,很喜歡舞刀弄槍,每日都會定時練劍,以免生疏。她在公主府小住的時候也每日會在竹林裏面練劍。
離王從小習武,他的水平勝出鄭純熙很多,剛好可以指點一二。
二人年齡又差不多,又有習武練劍的共同話題,一來二去兩人就熟悉了,都是坦率大方之人,自然而然的結交成為朋友。
相處下來,鄭純熙知道離王是自己欣賞那類型的人,她是個敢愛敢恨之人,正想直接表白,聽說離王有了一個喜歡的女孩子之後,便就止住了腳步,退回安全線內做朋友,不過一顆芳心的確是遺落在了離王身上。
太平把他們的情態都看在眼裏,不過卻沒打算給任何人做主做那個亂點鴛鴦的人。年輕人的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是否能穩固還很難說得準,要讓他們自己經歷過風浪,才知道哪個是自己想要相處一輩子的人。
安仁殿裏,太子妃對一身寒氣的太子說:“外面天那麽冷,你這麽晚才回來,我去斟一杯參茶給你暖身。”
李隆基:“參茶能夠暖身,不能暖心。”
太子妃:“發生了什麽事嗎?”
李隆基說:“我最近在查姑姑的勢力分布,可是卻發現,根本無從查起,能夠知道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可見姑姑的勢力早已經深入朝中和地方,我本來以為地方會是她的薄弱環節,卻沒想到,她早就已經把大半天下掌握在手裏。”
太子妃說:“姑姑在宮內的軍權不斷擴張,再加上宮外的勢力,還有星羅棋布的眼線,簡直是銳不可當。”
李隆基說:“姑姑貪戀權力,欲壑難填。這也是她長居宮中不返封地蒲州的原因。”
太子妃說:“相信她弄了這麽多事情,阻礙三郎你的發展,制衡你的權利,就是為了把大權獨攬在手中。”
李隆基說:“要讓她耳目不清,鞭長莫及,就要想辦法讓她離開父皇,遠離權力中樞!”
太子妃說:“但是父皇與姑姑一向兄妹情深。”
李隆基引導著說:“除非父皇對她的情誼有所動搖。”
太子妃緊接著說:“又或者父皇覺得姑姑的離開可以福澤江山社稷,會是一件好事!”
李隆基目光炯炯:“要玉成好事,就需要一條錦囊妙計。”
太子妃忽然想到:“最近姑姑為了博取父皇的好感,經常以為大唐江山祈福的名義去佛光寺禮佛。”
這事李隆基還真不知道:“佛光寺?”
太子妃緊接著連想到:“我還知道成內侍會經常帶著一班宦官在那附近巡視。”
李隆基驚喜地說:“臻兒,你是想有什麽動作嗎?”
太子妃自信滿滿地說:“三郎且看臻兒行事。”為了得到那個位子,她們夫妻倆付出了太多,她可以不擇手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